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論日本地震論3

 向日本學習!這種起碼已經有100年歷史的論調近日簡直接近氾濫程度,在這個日本慘過打仗餘哀未盡的時候,在這個核危機搞得全世界人心惶惶的時候,"向日本學習"這論調有點兒........魔幻。

魔幻感在於人們竟然在悲劫中看見完美,你看這些文章,一個勁的讚讚讚,簡直以為日本剛剛拿了世界盃!

魔幻在於我們的文化自覺永遠要靠對比來顯現,在於那一種我們好像永遠都追不上一輩子都達不到的那種「落後」和「無望」感。

我越看越覺得中國知識分子真有點浮躁,越想越覺得對於文化身份的認同頗有其重要性。

你睇我好我睇你好,其實中國人這時候一味在說學日本真是挺奇怪的,你再認同日本也不能以日本人自居。也不能按日本人的活法去活。

當論者提出要向日本學習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結論恰恰相反:

南方朔說:
而反觀日本則是終末意識的另一種走向了。日本身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質活動頻繁,因而大型的地震海嘯從未減少過。由於地震的可怕是如此巨大,因而近代日本通俗文化裏,談論地震的漫畫、小說、電影極多,計有《日本沉沒》、《太陽默示錄》、《終末的愚者》、《二五二生存訊號》、《心動時刻》、《海猿》等等。這些作品都是在談地震的恐怖可怕。地震對日本而言,並不是一個不可克服的異物,而是日本命運的背景音樂,日本靠這種地震造成的終末意識而被迫要習慣和地震一起生活。這種終末意識培養出了對地震特別認真的態度。世界上幾乎不可能有一個像東京這樣的城市,在經歷強震後竟無一棟建築物倒塌,這簡直就是人類的奇蹟,換了任何國家怕不都要倒成一片。日本靠地震的終末意識而自我鍛煉,包括平時建築技術的研究發展及管理,地震發生後的應變,其冷靜、自制、有效率的那種表現,全世界等於都上了一課。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3678.html
蔡子強說:
我相信這種處變不驚的日本國民素質,與該國一向的憂患意識是分不開的。

當我翻閱胡平所撰寫《情報日本》一書,當中〈憂患,一種思維方式〉一節,看到以下資料:
日本處於西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國有180餘座火山,80%為活火山,全球一年發生大小不等的地震當中,有接近一成發生在日本,約4500至 4600次。如果除以一年365日,答案是每天日本都有超過10次地震。近代史上的關東大地震,有十幾萬人喪生,1995年的大阪神戶大地震則有5000 多人。除了地震之外,自15世紀以來,有記載的大海嘯達到二十幾次。1489年東海道的大海嘯,大浪高至15至20米,1896年的三陸大海嘯,死於海嘯者超過2.7萬人。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2687.html
在這些並不新穎的論證當中,其實我們看到的恰恰不是日本人有什麼可以讓我們學習,反而是為什麼我們學不到日本人!

如果日本的整個(優秀的)文化是建基在它地理上的特點在於天災頻仍,我們又怎能學得到呢?

當我們說"學習日本",我們很有必要先搞清楚所指的是什麼。是他們的冷靜、秩序、危機處理、未雨綢繆?他們的憂患意識、人生態度?

搞得清楚的話,或許我們會發覺,真正應該從日本慘劇中學習的,或許不是上述種種,更不是健吾之流說的"有沒有",而是,譬如說NEWSWEEK上when will we learn?一文所說:the world has suffered three tsunamis in 13 months. why our warning systems need to be better.

是核能源的取捨,是撤僑安排,是危機處理........更值得注意的是,人家那種"the world", "our"的思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