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論寒癡與fans2

雖然有高人阿zoo提點,羅力威的〈花無情〉裡那一句"吹不醒寒癡愁醉"原來出自宋詞,:
早在宋朝王庭在謁金門已經寫道:萬木寒癡吹不醒,一枝先破冷 。為什麼不行呢?愁醉則指帶著憂愁情緒的醉意,又為什不行?整句詞都合理不過。
不過,各位羅力威的fans千萬不要因為這樣就心安理得噢,因為阿zoo君在這裡可能也鬧了一個笑話,不是她把人家詞人的名字"王庭珪"搞錯了,而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一來不能說什麼"早在宋朝",那不是時間問題,而要看頻率,看流變,經過我的搜索,我確定"寒痴"這個詞基本上只在宋詞裡出現過幾次,如果你們有耐性,可以再去努力搜查一下,看看宋元明清中華民國現代散文雜文詩詞小說裡有沒有這個詞,用了多少次........去吧,我相信應該有的...

但其實除了頻率之外,最大的問題是"語境"問題,你一看人家王庭珪的詞,不需解釋就完全可以理解"寒痴"的意思,而且還寫得真的挺好:

謁金門(梅)

  溪風緊。溪上官梅整整。萬木寒癡吹不醒。一枝先破冷。

  夢斷香云耿耿。月淡梨花清影。長笛倚樓誰共聽。調高成絕品。

王庭珪此詞應該是借鑑或者說挪用了比他早一點的歐陽修:"萬木寒痴睡不醒,惟有此樹先萌芽",所以,一比較你就知道,人家這個"寒痴"即使怎樣生安白造也是合情合理,因為語境充份,這才叫真正的創作。

至於羅力威那首〈花無情〉有沒有這語境,有沒有又鬧笑話,你自己去分別吧。

不過說到底,最令我感嘆的是,很明顯詞作者是做了功課的,但卻偏偏更鬧笑話,這個情況真是值得探討探討。








1 則留言:

Cotton 提到...

今天我碰巧去了你的舊blog, 然後來到這裡. 我在你的舊blog剛對此話題留了言, 但既然來到這裡, 就再留言吧.

我算不上羅力威歌迷,但因一向喜歡中國詩詞,也留心樂壇歌詞的發展,所以最近有留意到羅力威這首帶有中國風的歌. 平心而論,個人認為這詞雖不能說是上上之作, 但對於現今香港樂壇歌詞充斥流行俗語來講, 已算是難能可貴之作. 這詞整體意境流暢優美, 只是正如blog主所說, 略有堆砌的感覺. 但想到這只是他和詞人合作的第一首中國風的歌曲, 個人覺得他們已交出不錯的成績, 不需太苛求, 反倒應多多支持他們繼續朝這方向努力, 在香港樂壇帶動中國風. 不過,有blog主這樣去細細分析是好事,讓他們下一次能寫得更好.

對於blog主在舊blog說的幾點, 在下有如下感想:

1. '據我推測吧,這裡有兩種解讀可能的,吹不醒 "寒痴" 和 "愁醉"一解,吹不醒寒、 痴、 愁、 醉另一解,不過其實兩種解法都解不通,皆因不知道那個"寒"字為什麼會"吹不醒"................'
正如blog主所言,這句有兩種解讀可能. 一解是吹不醒 "寒痴" 和 "愁醉", 就是說, "寒" 和 "愁" 是形容詞, 形容 "痴" 和 '醉", 那麼, 這句子是寫風吹不醒 "痴" 和 "醉", 不涉及"寒" 和 "愁". 二解是吹不醒 "寒"、 "痴"、 "愁"、 "醉". 吹不醒 "痴"、 "愁"、 "醉" 相信大家都很容易理解. 那如何理解吹不醒 "寒" 呢? 在寒冷的環境裡, 人的身體意識都會有點遲緩遲滯, 風吹過來, 通常刺激你一下, 讓你醒神一下. 那在這首詞裡, 吹不醒 "寒", 就是比喻任風如何吹, 也吹不醒心靈的寒冬吧. 至於語境方面, 個人沒覺得不足夠, 因很明顯這首詞是在描寫人心,人的感情. 不過,每個人對詩詞語境的感受有別,很難作一個客觀的定斷.

2. 至於 "彌" 當然沒有 "圓" 的意思,只是月圓也常稱為 "月滿" , 相信詞人是在用 "彌" 代替 "滿",不是想用 "彌" 來代替 "圓". 所以他們用"月彌"也無不可,只是我也覺得用 "月滿" 或 "月圓" 會更好,因為"月彌"似乎從未有人用過. 未用過不等於錯,也不等於對,他們這用法尚可解釋得通,所以還可以勉強過關.

3. '另外,還有最後的"花寂寥 緣不了 怎麼忘掉 ",相信"緣不了"作者想寫的是"緣未了"..................... '

個人覺得詞人寫 "緣不了" 未必是指 "緣未了" , 反而更大可能是 "緣無法了結" 或 "不能了結" 或 "不終止” 的意思.. 跟舊歌歌名 "不了情" 的意思用法相似.

以上純粹個人愚見, 各位不需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