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

香港簡史10:變奏



2012年1月27日,中港衝突出現新變奏,一小部分網民發起「唱蝗團」,以念喃嘸的腔口在尖沙咀等遊客區內遊行吟唱改編自流行曲、具有極為直露歌詞、諷刺內地人為「蝗蟲」的歌曲。

將內地人惡稱為「蝗蟲」,大約興起於2011年中,當時香港政府在壓力下史無前例向香港人派錢,結果卻掀起了意想不的後果,新移民到底有沒有資格領取成為導火線,部份穩袋6000元的人對於新移民利益均霑感到不滿,仿佛人有我有就會減低了自己的喜悅一樣。

「蝗蟲」此一帶有強烈歧視性的字眼自然地引起了爭議,即使大膽地使用這個詞語的人也必須借助一些掩飾,聲稱此詞語泛指的社會上好吃懶做、住公屋領綜援不工作的人、包括港人在內,當然,其後發展出來的所謂「反蝗」,針對的自然都是大陸人,而完全沒有反對濫用公屋的欺騙綜援的香港人之類的行動綱領。

即使是敢於跳出網絡世界,現身街頭的所謂「唱蝗團」,有大半的人都謹慎地戴上了口罩,而沒有戴口罩的帶領者則表示:


「我們抗議的不是內地人,而是只想享福利的人,如果不是蝗蟲,不必要對號入座。」

沒有人會天真地以為這些十六七歲的少年人以一時三刻腦充血的自信就可以改變任何事情,但從蘋果日報偏帶諷刺的報道口吻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小部份人的魯莽、粗暴和無知的行為有可能對整個香港帶來負面影響,連最反共、最愛無事生非的媒體也必須刻意主動為事件降溫。



細心思想一下,所謂「反蝗」,在理念上,最冠冕堂皇的說法就是反對貪婪、坐享其成,然而理應是針對一小部份有特定行為的人(例如「雙非媽媽」)卻擴展至所有大陸人,在行動上,理應去找醫生卻去找閻羅,在心理上,又多少有點像討厭內地遊客吐痰亂丟垃圾一樣理謬參半,負責清理的人沒有投訴,旁觀者卻無名火起。遊客踎地,本來就無傷大雅,不會對人造成傷害困擾。而本地人的劣行則林林總總五花八門------沒有人批判他們,只因為難以將他們變成一個集體,安一個惡名。

至於喧嘩,值得注意的是這應該是個盲點。香港人似乎比大陸人更喜歡談電話,尤其是大聲量、長時間的談電話,大陸人或許的確更為習慣一蜂起哄,但在這種情況下引起的反感或許不是他們的喧閙,而是他們的歡喜。對香港人來說,這種對比在潛意識裡可能是最大的折磨。

意大利人也嘈、墨西哥人也嘈,巴基斯坦印度人也嘈----尤其是他們圍成一堆,不過,這是一個經常被有意無意地避開的論點-------外國人無論怎吵、怎樣吃面飲奶,都絕對撩不起香港人同樣的反感或鄙視,這是十分明顯的事實。只要一作此比較,就會很明白,今日香港人對於內地人所作出的排斥,僅僅只是基於他們錯誤地自大地以為自己仍高高處於大陸人之上。香港人目前出現的心理不平衝,僅僅是因為以前的舊親戚風生水起,來香港借宿數晚,隆隆作響的鼾聲令失眠的人極為難受。

而必須留意的是,有一句反擊香港人的說話已經極為頻密地出現:香港有什麼了不起的!?




2012年1月26日 星期四

香港簡史9:黃夏蕙與陳雲根

第三節:棄兒





無論是D&G事件還是孔慶東罵港人是狗事件,在在都顯示出香港在時代的衝擊中顯示出的----或新或舊的心態----棄兒心態。

著名的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教授分析指出,D&G事件中香港網民發動圍拍示威是與世界潮流接軌的,因為和阿拉伯之春一樣,活動都是由FACEBOOK動員,沒有政黨領導,正如沈教授特別指出,黃夏蕙在活動中成為ICON,值得特別深思。

的確,我們環視今日香港,在受到衝擊、挑戰和侮辱的時候,真的沒有任何權威人物可以讓香港人信靠倚恃,一度我們也有名嘴黃毓民、鄭經翰,一度我們也有香港良心陳方安生,一度我們還有一些理性高尚的政治明星---公民黨律師們,一度我們還有帶領香港人支援八九學運的明星大腕們,一度我們還有敢向菲律賓挑機的黃貫中,一度我們還有媽叉大陸文化人歧視同性戀的杜汶澤,可是,如今香港還有誰能替香港人撐腰呢?

除了黃夏蕙?

我們可悲地看到,除了黃夏蕙,香港人目前最堅定最有力的發聲人是一位民俗學博士----陳雲根。這位先生一度在政府任職,目前則以鼓吹「香港自治」為己任,和新界鄉農一樣,他鼓吹革命、暴亂、犧牲,不過似乎從未見過他在街頭出現,也沒有聽聞他因走私軍火接受警方調查。不過我們必須指出,黃夏蕙和陳雲根超越政治明星一躍成為民意領袖,不是沈旭暉博士所認為的與國際接軌,恰恰相反,這是香港作為一個小漁村的本質的反映。

當然,值得一提又不值一笑的是,香港自由黨已經於1月27日的新聞中向北大施壓要求孔慶東道歉。

而值得千秋流傳的,是作為特首大熱候選人的唐英年幫香港人說的兩句話----對白痴來說,這兩句話應該是唐先生說得最好的兩句話了----

他說的是:1,香港人不是狗;2,任何人要為他說過的話負責

香港人當然不是狗,但誰都不能否認,香港人在嗷嗷叫,等待一個帶他走的人。我們但願這個人不是唐英年、陳雲根抑或是黃夏蕙。

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

香港簡史8:中港衝突迷思

第二節:一體兩面

孔慶東罵港人是狗事件因為得到兩岸三地以至於海外僑胞的關注和參與,演化成了「狗VS蟲」的局面。

事實上,如果這是一場對決,勉強可稱之為「香港精神」 VS 「大陸金銀」,結果只要看看D&G事件便可一目了然。人們要看的是,一位在D&G工作的SALES,在香港市民團結一致燃燒着怒火槍口向外的時候,竟然沒有站到香港人以及正義的一邊,還要大罵圍拍示威的同胞是「腦殘」!

更值一提的是,在圍攝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一幅令人心酸的畫面,全身裝扮儼然的SALES們,他們的責任竟然包括站在門口為客人開門關門!而他們戴上口罩,偶爾還笑對外面的憤怒示威,絲毫不以為忤不以為恥。

不過,到最後,腦殘港女和D&G都是道歉收場了,雖然大家都明知道這種道歉丁點意義都沒有,僅僅是讓香港人在精神勝利的麻醉中不至失控而已。

而我們必須提前指出的是:所謂中港衝突完全是個迷思。香港人和大陸人從來沒有「融合」問題。因為,「香港精神」和「大陸金銀」根本不存在任何衝突,它們同氣連枝,根同一脈。

即使有些時候,衝突的確存在,也僅僅是,一個銅幣的兩面。

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

香港簡史7:中港衝突


第三章:矛盾根源



香港人對於大陸人的反感在目前是處於史無前例的高點。

2012年1月有D&G禁摄事件,本來一個自由的公民是絕對可以通過個人的權威贏得拍攝的自由,但是事件經過媒體包裝鼓吹之後成了眾人的義憤,本來事件和內地人並無多少關係,但最後公眾再一次在中港矛盾中找到發洩的發感。著名專欄作家陶傑還要散播流言,稱事件肇因是內地豪客怕被拍照外洩奸證,因此令名店出手禁攝云云,直如天方夜譚。

其後又有北大教授孔慶東罵港人是狗事件。本來在D&G事件還能以「港人與狗不得內進」自嘲的人們再一次勃然大怒,迅即發起了惡搞、攻擊孔叫獸以及中聯辦示威等運動,而內地人也借機反擊,表示要組團來港進行地鐵飲食活動。

遵循目前媒體以及大眾設定的「中港矛盾」主線,事件的反應是如此的必然,以至於有很多東西令人視而不見。一如禁攝並不是D&G的「專惡」,罵人是狗也不見得是港人禁忌,香港人忘記了香港一度引以為傲的鄭經翰就以罵「狗官」而贏盡讚賞,另外,香港人罵起大陸人:阿燦、大陸哩、共狗、蝗蟲,卻不亦快哉。

可見,中港衝突的深層次矛盾在於四個大字:時移勢易。

的確,沒有經歷過港幣對人民幣由100蚊對120變成100對80的轉變,沒有經歷過港人北上設廠、消費、尋歡、包二奶變成大陸人來香港炒樓掃貨攻城掠地的轉變,人們不能理解香港人對大陸人的扭曲心理。

如果我們時光回轉,我們會看到1991年又或者1993年,在同一段新聞報道內,我們會看到,香港人正為華東或是華南水災落力籌款的同時,又發生了大圈幫的械劫大案。

那個年代,真是香港的黃金時代。



香港簡史6:求存


人間

2003年,不用說,毫無疑問是,香港最黑暗的時間。4月1日,張國榮自殺,11月16日,林振強去世,12月30日,梅艷芳捱不過最後一天,戲劇性地為香港人獻上最為淒楚的天鵝絕唱。綜觀香港開埠以來,恐怕還真的沒有經歷過如此戲劇性的悲傷。

這一年,SARS,50萬人上街,梁錦松葉劉淑儀失業,曾蔭權掃街,更令人絕望的是,當時董建華仍未腳痛。

那一年,我走出社會,第一份工作,是去做代課----因為有老師被沙士嚇到「病」了,那個時候,不戴口罩出街會有被人歧視的可能。

而正正就在此時,香港打開大間,迎接大陸自由行旅客,埋下了中港衝突的伏線。此後10年,香港人逐漸變成守衛者,從北上尋歡者變成了本地一樓一,為了保持自己生存而團結,啞忍着送往迎來的屈辱,又叫起了所謂「城邦自治」的呻吟。

資料顯示:


內地湧港旅客在過去9年升逾兩倍,去年達2810萬人次,當中逾六成為自由行旅客(1834萬),較2003年初推自由行的人數大升26倍。這批內地客推動本港經濟增長,令入境遊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持續上升,由03年的1.7%升至09年的2.6%,當中零售業增長最多,由0.4%升至0.9%。


同時,自由行增長亦帶來就業機會,截至09年,入境遊及相關消費行業就業人數達16.5萬,佔總就業人口的4.7%(見表)。
學者預計:若沒有自由行,香港會有7萬人失業。







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

香港簡史5:音樂


地獄

1982年,梅艷芳成為第一屆新秀歌唱比賽冠軍,自此以後,這個比賽穩定地為香港樂壇提供血液,從這個比賽走出來的歌星包括:呂方、杜德偉、許志安、黎明、溫兆倫、草蜢、李克勤、周慧敏、關淑怡、袁鳯瑛、鄭秀文、鄭伊健............直至今日的睥睨眾生目中無人的陳奕迅,是1995年的冠軍,形象比較正派還算令人喜愛在樂壇有點地位的何韻詩,是1996年的冠軍。

即使是霉一點的,還有羅嘉良、阮兆祥、梁漢文、吳國敬、車沅沅、張崇基張崇德,以至於海俊傑、陸家俊。只要經過那個年代的人,就多少會有點印象,因為那時候人們還看電視,還比較尊重TVB。

不過自1997年之後,新秀變成了「全球華人新秀歌唱大賽」,便每況愈下了,初時還有劉浩龍、關心妍以至於蕭亞軒、曹格、吳浩康等人留下印記,其後就不忍卒睹了。當中的最低點,再一次地,出現在2003年,一位名叫陳偉霆的參賽者奪得了「MP3金咪大獎」,此子是目前香港最炙手可熱的跳舞巨星,但香港市民竟大多不知道他是誰人,知道他是誰的,也喜歡以「而我不知道陳偉霆是誰」表示厭惡和鄙視。


2004年,新秀與英皇娛樂合作舉辦,改名英皇新秀歌唱大賽,自此香港樂壇進入英皇娛樂的股掌之中,幾乎變成了私人遊樂場,搞得天怒人怨。


撫今追昔,對比一下幾個世代的金曲會是一個有趣的實驗,請你看看你識唱的更多是1983或1993年抑或是2011年的金典?
1983年金曲

1.《今宵多珍重》陳百強
2.《漁舟唱晚》關正傑
3.《倦》葉德嫻
4.《激光中》羅文
5.《願你繼續醉》陳美齡
6.《一段情》鍾鎮濤、彭健新
7.《赤的疑惑》梅艷芳
8.《交出我的心》梅艷芳
9.《遲來的春天》譚詠麟
10. 《常在我心間》關正傑、黃露儀


1993年金曲


1.《夏日傾情》黎明
2.《你今天要走》葉倩文
3.《執迷不悟》王菲
4.《回首》李克勤
5.《一人有一個夢想》黎瑞恩
6.《狂野之城》郭富城
7.《等你等到我心痛》張學友
8.《祗想一生跟你走》張學友
9.《謝謝你的愛》劉德華
10. 《情人Happy Birthday》劉德華


2011十大金曲
1.陳奕迅:陀飛輪
2.側田:愛的習慣 
3.容祖兒:破相 
4.李克勤:罪人 
5.C ALL STAR:天梯 
6.古巨基:時代 
7.謝安琪:雨過天陰 
8.鄭秀文:不要驚動愛情 
9.關心妍:以身試愛 
10.G.E.M. GET OVER YOU



值得一提的是,2011的金曲選舉其實已經喪失了全部意義,任何智商在80以上的人都絕對不會再把TVB以及幾個電台頒發的獎項當一回事。所以當TVB的金曲金獎頒給其當紅小生林峯的〈CHOK〉,連林峯本人也表示「這個獎不是屬於他的,而是屬於所有香港人的」,這一番話,雖然顯示林峯的智商在80以上,但卻惹得全城震怒,因為香港人明顯不願意接受這首歌沾污他們的聽覺。因為在2011年的香港,人們最喜愛的金曲,依然是1981年的經典〈忘不了你〉。



















2012年1月21日 星期六

香港簡史4:天國‧地獄‧人間

第二章:

天國

葉繼歡在1996年癱瘓,季炳雄堑2003年就擒,1996至2003年,對香港來說是一個十分奇妙的時期,8年時間,香港由天國變成地獄。

香港一切最好的東西都在1996年或之前出現了,李麗珊獲得了第一面奧運金牌,史無前例,風光空前;成龍的〈警察故事四‧簡單任務〉以五千七百萬創造了香港電影有史以來最高票房;何韻詩成為最後一界新秀冠軍;更重要的是,1996年12月11日,香港選出了第一個特首----亦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好的特首,因為他在此時仍未上任。

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是香港開到荼靡的時間,從萬事開始紛紛變壞的角度來看,這是香港的一個高峰,但卻絕不是香港最輝煌最強最好的時間。

以成龍的警察故事為例,第四集的票房最高,但遠不是最好看的,今日來看就更是有點不忍卒睹的感覺,遠不及1985年的第一集來得經典來得成功。當年,成龍以一把雨傘勾住一架高速行駛巴士追捕逃犯一幕,充份說了當年的膽色和自信之外,產品的耐用程度也是驚人的。

或許有人會反駁,〈警察故事四‧簡單任務〉並非「香港電影有史以來最高票房」,因為2001年周星馳的〈少林足球〉票房超過六千萬。但我們必須留意的是,1996年的警察故事是自80年代以來票房一浪接一浪迭創新高的連續趨勢而到達高峰的,到2001年,〈少林足球〉的票房並不能恰當地反映時代的變化。尤須注意的是,周星馳的〈少林足球〉的最高票房來得十分不光彩,根據記錄:
除了招募大批非职业演员之外,本片还动用了大量的群众演员。影片中的最好一场戏是“少林足球队”与“魔鬼队”的决战,这段二十分钟左右的戏,整整拍了一个月之久。拍摄地点是在珠海大球场,该球场可容纳四万多名观众。如果要请群众演员来填满这四万多个座位,一个月下来,光群众演员费用估计就会让电影公司破产,如果采用《角斗士》中制作斗兽场效果的电脑特技,费用也将不菲。思量良久之后,电影公司决定要好好利用周星驰的品牌效应来做文章,他们登出广告,欢迎珠海居民免费入场参观拍戏,同时每天举行抽奖游戏,得奖者可以与周星驰合影留念。
所以,當我們希望通過電影透視時代的興旺和衰弱,毫無疑問,最高點出現在1996年的〈警察故事四‧簡單任務〉。當然,根據通常的說法,在2012年台灣電影〈那些年〉之前,周星馳2004的〈功夫〉是港產電影最高票房紀錄保持者,但這套電影屬不屬香港電影是一個疑問,2004年的票房有多少大陸自由行觀眾的因素也值得保留考慮。更重要的是,2004年已是香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香港簡史3

3. 季炳雄

他和張子強一樣,同享200萬通緝費殊榮,但這個香港賊王有點充數的嫌疑。關於他的威水史,維基百科載:


犯罪紀錄

  • 1985年5月1日,尖沙嘴忠信錶行械劫案,匪持刀槍,向飾櫃連轟2槍,掠走180萬元名表,逃走時與警槍戰,11人受傷
  • 1986年10月29日,油麻地愛運佳珠寶金行,3蒙面槍匪闖入掠走400,000元珠寶及護衛員鳥槍,逃走時轟3槍,截乘2部的士
  • 1987年2月26日,中環置地廣場俊文寶石店,3蒙面槍匪指嚇職員,掠走逾200萬元珠寶
  • 1989年9月7日,中環中建大廈迪生珠寶金行,3匪持槍及手榴彈,掠走200萬元手錶
  • 1994年4月27日,銅鑼灣伊利沙伯大廈德信錶行,3匪持槍及手榴彈,掠走650萬元名表
  • 1994年5月18日,中環太古大廈金輪錶行,3匪分持2槍及1枚手榴彈,掠走,萬元金飾手錶,逃至中環地鐵站與警駁火5響,23歲女途人被轟斃,另6人傷
  • 1998年4月20日,銅鑼灣皇室大廈迪生鐘表珠寶行,3匪持槍掠走300萬元名表
  • 1998年5月20日,銅灣灣百德新街周大福珠寶金行,3匪持槍掠走25萬元名表金飾,鳴槍3響阻追兵
  • 2001年5月22日,窩打老道太平道天橋底,4匪遇2男1女特別職務隊警員截查時,近距離向2男警頭部及肩膊開槍
  • 2001年6月25日,旺角始創中心喜運佳錶行,3匪持黑星手槍及手榴彈闖入,向飾櫃開2槍,掠走280萬元名表


然而,人們記憶最深的似乎是他在2003年12月24日被圍捕的新聞。當然,其後受審出巡時的種種警察開路嚴陣戒備的大陣仗也成為香港人支離破碎的記憶的一部份。然而,80年代械劫案帶給香港人的那種刺激和震撼,是無論如何不能再度重溫的了。


【第一章小結】

「換了大廚,菜便越來越不好吃了。」說到97帶給香港的變化,外國人這樣說。

葉繼歡在1996年5月13日匆匆趕來,他壯氣蓬萊,趕赴鴻門宴,企圖東山再起,打算再吃一次大茶飯,但可惜的是,他連鴻門也到不了。

而張子強呢,他在96年成功綁架李澤鉅,就好像饞嘴的小鬼頭搶吃了盤中無人敢吃、最美味的一口,可是,在97年回歸後綁架郭炳湘的這一口,卻是將他毒死的一口。拚死吃河豚,是勇士還是白痴,任人評說。

而季炳雄呢?他是一個遲到的賓客,吃的是閉門羮,他就好像是一個身懷巨款的人三更半夜在街上找不到吃的人,純粹因為形跡可疑,警察將他截查,在他發難之前將他制服,招待他的是監倉的標準膳食:保證有魚有肉。他令人感到有點可憐又有點可笑,但他僅僅是一種背景的聲音,一種時代的回聲。人們迷迷胡胡的想睡,對他只是八卦了一下,沒勾起什麼回憶,也沒想到時代的變化。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香港簡史2】1980~2012


2. 張子強



1996年5月23日,張子強綁架李澤鉅,索得十億三千八百萬;
1997年9月29日,張子強綁架郭炳湘,索得六億
1998年1月26日,張子強在汕尾被捕
1998年11月12日,張子強在廣州中級人民法院被判死刑
1998年12月6日,張子強伏法,享年43歲

相比起葉繼歡來,張子強無疑更狂更狠更像「香港第一大賊」,他在身後留下的傳說包括:運800公斤炸藥去炸赤柱監獄救葉繼歡;腰纏炸藥單身前往李嘉誠大宅索要廿億等等。

直至現在,在香港,人們仍會以一種微妙的感情懷念着葉繼歡張子強季炳雄以至於徐步高等人。

一位香港博客因為被小偷扒了電話,有感而發寫道:
所以對魔術師來說,俾人扒咗部電話,同擺響餐廳檯面唔記得攞返,結果並無分別。痛心嘅係,香港做乜咁多鼠竊狗偷,你話張子強、季炳雄、葉繼歡、甚至徐步高佢地,雖然係重犯,但係佢地挑戰嘅係整個政府、警方、和富豪,少啲魄力都唔得,豈是一般鼠輩可比?

討論區上,人們說起張子強來,尊之為「俠盜」,隨即引發的是讚嘆多於嚴斥。情況有點像大陸人讚許血洗上海警察局的楊佳為烈士一樣。網民將張子強描繪為愛護妻子的好男人,為他偽作情書。網上流傳他的獄中題詩,幾乎是一個詩人哲學家:

一個大賊
丟了頭
總也勝過
千萬條
辛苦保命的牛

要能花
才是你的
人家的富貴
你開心個屁

要到死
才懂得珍惜
可是活成這樣子
你珍惜個屁


人們必須留意,張子強享有傳奇不墮的聲譽,多少得益於其英年早逝----無論如何,他是一個失敗者,他在內地6.6億身家被沒收,有錢無命享。香港同黨家屬1.6億雖然避過被凍結,但最重要的事實是,李嘉誠的身家一直有增無減,2006時,每日賺逾1億港元,2012年,坐擁1700億,依然是香港首富。他的霸業從未被撼動。給予張子強的10億,只是他打賞出去的100塊小費而已。




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香港簡史】1980~2012

【前言:俗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恰巧可以作為香港寫照。以下所寫,乃是個人對於香港由繁榮轉向衰落的一點觀察和總結,已經參考了方便參考的一切資料,不擔保毫無疏漏,但絕對是知無不言言必有中。如果所見所知與讀者諸君有所不同,務請提出賜教。】

正文:

第一章  香港三大賊

1. 葉繼歡

如果要為香港過去約莫30年的歷史劃一條中分線,很多人會把它劃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的日子。

然而,這一條線在九七回歸之前早已劃下了。1996年5月13日凌晨,香港西環碼頭,「驚天大賊王」葉繼歡與兩同黨攜大批槍械與TNT炸藥登岸,傳聞指其欲與張子強綁架李澤鉅。可惜----餘事眾所皆知----葉被巡邏警員發現,在簡短槍戰中中彈被捕,「從此下身不遂,1997年被判入獄41年零3個月,上訴後改判入獄36年零3個月。」

當年此事頗為轟動,這位窮兇極惡的頭號通緝犯的落網,引起香港社會一陣喜悅的歡呼,然而,倒在血泊之中的一代傳奇大賊昏迷半秃的照片卻同時引起了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一代人的悵惘,現在我們回顧這張照片以及那個時代,那種悵惘又以另一面貎出現了,這一張照片宣告:香港有金執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了。




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諸葛小姐論人生


因為傳聞小產,諸葛紫岐成了新聞主角。引起我注意的是她滿有人生智慧的感言----當日記者用作引證她小產----
人世間感覺的悲哀,很多時是上天平衡宇宙或激勵人生的一種技法,你我要有這种會心,也應用「大笑」來刺破宇宙的幽默。
好奇看看她的微博,原來她連發了好幾條,都是十分有深度的:
人生中有喜有悲,要越過高山,河流,峽谷。可是,悲傷的河流愈是深,痛苦的山愈是高,當跨越之後,所得到幸福便愈大。
人生最大的頓悟是將每日所發生的事都看成是上天對自己的賞賜,無論好與坏,苦與甜,不必流淚,也不必歡笑,任何事本無悲喜,一切都是凡夫心中作的怪!能看透人生的真相,在悲喜中成長,便是成功。
命運是一種不妥協的藝術,新的一年所有的機會,只留給已准備和從未灰心的人。這些人,習慣災難,因此必可戰勝災難,他們亦明白,一切的偉大由「煩」字開始


嚴格來說,諸小姐不算港女,但有智慧的港女未必說不出這麼有深度的話來---諸小姐可能也受過張小嫻啟發也說不準,或者是蔡康永?


當然,這或許是每個經歷過人生大事的人自然而然的感悟也說不準,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我倒是感覺得到,一種可能屬於港女(或者說後現代女性?)特有的個性特質-------她們已經掌握了自我保護的一切技巧。


小產,一場人生的悲劇,連旁人也驚愕悲嘆的時候,受害者本人卻已勇敢地率先站了起來,她們通過製造聲音而掩蓋心碎,她們拒絕沉默地接受悲傷的蹂躪。她們在理應默默療傷的時候急不及待地自我安慰兼且安慰他人,事實上,她們實際上是在普渡他人。通過普渡他人而救贖自己。


一度發生過小插曲:妯娌陳法拉笑着否認諸小姐小產傳聞,然後諸小姐現身證實小產兼且責備陳法拉亂開玩笑。


在這裡,我們又看到,一個受害者希望讓人以看受害者的眼光去看她,她需要人家見證她的悲傷。她希望上演悲劇,流眼淚的角色使女人最有投入感。這時候,真情流露的需要超過了虛假的超越願望。


延伸閱讀1:


諸葛小姐的微博,雖然也是靚相為主,但比起一般港星,始終是有深度一點的了。沒有那麼多@,沒那麼多轉載,沒那麼多吃喝玩樂。像上述深度的人生感悟雖然不多見,始終還有點:
不是看家境,不是看學歷,不是看外貌,不是論財產,不是計較社會地位,幸福全取決於你自己的內心。

人的潛能可以無限大,人可以每天都令到自己進步,人可以想盡辦法去解決問題,但是人面對疾病的時候,總是非常脆弱的,意志力總會在那痛的入心那一刻極度削減,無能為力的我看到親人飽受病痛的折磨,好心痛。名利身外物,健康最重要,愛惜身體,知足常樂

假如說戀愛是天空美麗的云霞,婚姻就像是腳下踏實的大地,戀愛給人心跳的感覺,而婚姻卻需要兩人不斷地耕耘。每個人進入婚姻,就是進入了一個靠辛勞才能有所得的天地,只要偷懶就會受到懲罰。
延伸閱讀2:


女人怎樣對抗悲傷?寫作自療......唉,雖然好像也有點自欺成份,但怎算也總比拿正牌發癲自殘跳海要警察消防開OT之類咁乞人憎。


http://ohce2.wordpress.com/2011/05/14/%E3%80%90%E5%A5%87%E6%96%87%E5%85%B1%E6%AC%A3%E8%B3%9E%E3%80%91%E5%B0%8F%E7%94%A2%E6%97%A5%E8%A8%98%E4%B9%8B%E5%B0%8F%E7%94%A2-no-big-deal/

2012年1月8日 星期日

論D&G禁攝

1
本來在這種偶發喜劇事件尋思反霸權的深意,就好像從TVB的爛劇抽繹反極權的訊息一樣,而有好事者還要擔出「香港城邦自治」的大旗,簡直就是想咸蛋孵雞!

2
不過一切還須視乎議論或借題發揮的深度和質素,還有事件發展。誰保證唐英年不會突然想借此事收買民心,宣佈一旦當選立即剷除一切霸權,將D&G及一切名牌收歸國有上繳中央?

3
值得留意以下事實:在大陸各景區,民風淳樸不知有秦的少數民族商店,你也會找到「禁止拍攝」的紙皮招牌,在中環水渠街,自家手作的夫妻小檔,也有「拍照500元」的告示,在外國,你偷拍辣妹,一樣會被人中指回敬。禁攝,未必和霸權有關。反抗,也未必和反霸權有關。

4
恰恰是像D&G這種敵人才提供了這麼大的反抗能量----至少得有那種門面,挑起機來才像樣,才有快感的呀!

4
無論是七一又好,元旦又好,國慶又好,六四又好,大遊行集會可以視為香港人(理所當然的中國人)的一種宗教性活動。數千人集體挑機,對於心理的安慰和刺激其實與數百萬人麥加朝聖是一樣的。不過兩者始終是有分別的:人家是表示馴服,我們是發泄憤怒,人家是「進入神」,我們是進入「他人」。

5
這種中國人的宗教性活動可以稱之為「聚義」活動。

6
這種「義大於理」的社會現象,我稱之為「關公大過佛」的現象。

7
香港人又好,中國人又好,其實乜鬼都信,而關公作為神祇,是最為成功的一個。點解?點解在山邊那一堆神佛像、觀音土地佛陀以至於聖母,關二哥永遠都佔據中央位置,兼且永遠都最高大威猛?

8
因為,對中國人來說,義大於理。

9
當然,你說反D&G冇理嗎?絕對不是!但如果僅僅是理直,中國人不會如此氣壯。如果只有一個人,是沒人敢在D&G門口撒溪錢兼貼成「可恥」2字的。

10
第一個拍攝受阻的人,是激於義憤者,而後來的數千上萬人,則是呼嘯山林聚義而起的叔伯兄弟姨媽姑姐。他們豈是為理而來?如果是論理,大家是不是應該將D&G告上法庭,入它一個擅自霸佔公眾地方,向公眾作出虛假不實之聲稱之罪?再不然就是公然歧視,侵犯個人自由............至少也得是狐假虎威善作威福,罰它一千幾百萬香港人齊齊分!









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港男研究筆記:細佬之殤

茶餐廳的金毛侍應,二十來歲,樣子有點像......................像一位超級巨聲的參賽者。

以下是數月前的情景:

「細佬,幫我寫寫野丫」一位大叔說。


臭著臉快速寫完單後,金毛侍應以微弱而可聞的聲音說:


「細佬?你好X大!」

數個月後,以下是近日的情景:

「芝姐,你睇我..........」他手拿五杯茶水,左二右三,招呼50來歲的英姐見識他的厲害。英姐在忙,看都沒有看他。


「娜姐!」過道上,金毛侍應畢恭畢敬地向另一位阿姐問好。穿白衣的娜姐直行直過,眼尾都沒睄他一眼,只是向他起了一記踢空了的虎尾腳。


「做乜嘟我呀?」他問。


「唔嘟你又點得大呀!」娜姐答。

從以下二個簡單的斷片,我們對於香港社會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香港男性之間,兄弟情誼極為微弱----如果不是根本不存在的話。或許稍為懂得欣賞同性之道的人已經被迅速被吸納成為基哥了。你看香港寫東西的男作家,個個都好像基基地的,健吾邁克不用說了。連喬靖夫都似乎.............................

2
香港的父執長輩有權威危機。董建華是悲劇,曾蔭權是恥辱,唐英年是笑話,超級巨星周星馳只是沒腰骨的嘍囉。黃毓民、鄭大班、以至於梁家傑、湯家驊,一個接一個的墮落成無重輕重的阿伯。才子陶傑、蕭若元,地位有如巴士阿叔而已。最受青年忠心追捧的那位,是個走火入魔的癲佬,名叫陳雲!

3
沒有可供仰仗的前輩高人,香港的青年只得在女人當中尋求慰藉。但問題是香港缺乏昂山素姬之類母儀天下的人物,有的只是陳婉嫻劉慧卿等充撐場面的阿姐,真正有點可觀的陸恭慧呀張敏儀呀林在山呀,通通都獨善其身,嘟都唔嘟你的!那麼我們可以知道,為什麼欣彤可以跑出,CAMEL可以生擒EDC了。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港女研究手冊:之後/跟住/然後

「超低能勁搞笑」只是林海峰的誇張創作,在現實中,港女並不多用。要辨識港女,應該留意以下幾個音節:之後、跟住......

設想以下情境:一女子手持電話迎面而來,在擦身而過的那一刻,你聽到她正在使用「之後、跟住」的概率你猜有多少?根據我的數據,大概是60%左右。

又假如在餐廳,隔籬或對面坐的是兩個港女,在一餐飯的時間,你聽到「之後、跟住」的概率是..............1000%,而頻率之高,絕對可以使你的用餐加速度快50%。其後你的腦袋還會不斷WING住「之後、跟住、之後、跟住、之後、跟住」...........

在愛好文藝的港女方面,她們也喜歡大量使用「然後」此一詞語,有時在結尾,有時則用在開頭。總之,港女使用「之後/跟住/然後」已經達至化境,成為極為易認的標記。

在語言學方面作一番考察,我們可以知道,國語人使用「然後/然後呢」時更多是用作提問,是作為一聆聽者表示對講者的一種積極回應,即使是主講者使用,也是欲語還休、逗人遐想的意思,而說起來也十分滋油淡定,好整以暇的。

而在港女身上,此一短語的使用卻大異其趣。她們使用起來是如此隨意、緊急、頻煩,藉以在其叙述中營造出懸疑、緊張、精彩、驚人、刺激、搞笑、恐怖、出人意表、難以置信、意猶未盡、蕩氣迴腸的種種引人入勝的氣氛。

港女們創造性地將這一連接性的短句化成了超級萬能膠一般的物質,將一切相關不相關的東西連接到一起,你們必須留意她們對「之後、跟住」的非線性使用法──她們看起來是在表述一件按時間、順序、因果發生的事情而實際上並不,奇妙的地方正在於此,偉大的地方正在於此。

在社會學的意義上,我們通過港女們對語言的巧妙創造可以看到,港女雖然缺乏思想內涵,但聰明是絕對不缺的。她們通過「之後/跟住/然後」找到了掩蓋自己語言乏味性情急燥的妙法,不着痕跡之餘更加緊緊地像緊箍咒一樣牢牢抓緊聽者的注意力──又或者可以四人一桌成墟說到天花亂墜,將餐廳內其他顧客煩到嘔或煩到走,那她們就可以安安靜靜地獨佔全個世界說個夠。

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你金我又金----天與地金句(新曲加精選)


1.「 This city is dying,you know?」

this city is killing, you know?

2.「和諧唔係一百個人講同一說話,和諧係一百個人有一百句唔同嘅說話之餘,而又互相尊重。」
一百個人有一百句唔同嘅說話之餘,而又互相尊重?你估香港人有冇咁有創意?這根本不是和諧,這是神蹟!


3.「過去嘅事係要嚟回味,唔係要嚟逃避。」
香港人最擅長係乜?係善忘!


4.「唔同嘅決定會行出唔同嘅路,但我相信到最後佢哋都會喺同一個終點出現。」

無論黑猫白猫,最終都係死猫!YEAH

5.「點解人大個咗之後,就要咁多妥協?咁多考慮?咁多理由去面對現實先叫『正常』呀。」
點解一套爛劇塞滿似是而非的政治暗喻就可以升呢?點解一提六四就即刻可以高級D?點解師奶唔BUY就係好野?點解人食人咁低能老套兼核突的比喻都咁受歡迎?點解明明又話低收視話腰斬轉頭日日蘋果日報又大賣新聞廣告搏反彈?點解?
6.「人嘅銀包係用嚟裝銀紙,唔係用嚟裝廉恥。」


信用卡唔係俾人「碌」,係俾人LOOK?

7.「香港人最擅長係乜?係善忘!」

香港人最善忘的表現係乜:個個都好有錢,但個個都好似唔夠錢使,D有錢佬仲衰過D窮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