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rolling in the deep

Adele, 台灣和大陸可能會親切地譯成「愛黛兒」,香港就應該不會了,多老土呢!但我卻突然覺得這種"硬譯"有一種情調,一種好客的情調,一種恭敬或者親切,一位貴客突然光臨的熱鬧.........這種"攀親熱"的舉動在香港只在足球上盛行,美斯仔、c朗、肥馬.......這些親切或不親切的綽號會產種一種"拉近距離"的效果,就好像那些遠在天邊從未親見的超級巨星是細侄或是小學同學一樣...........

當然,台灣和大陸都大把海歸,他們也絕不會比香港人老土,但你說聽英文歌有把歌詞譯成中文習慣的,香港可能真是沒太多!

rolling in the deep點解?怎麼翻譯!我好奇google了一下,找到2個台灣網友的翻譯!有趣地發現,似乎我們中國人會極其自然地將"rolling in the deep"理解為"心潮洶湧"/"內心深處翻騰著",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即使是外國人也不一定明白rolling in the deep點解,也有人是借"roll deep"去理解的--當然好像有點九唔搭八了。

這裡想說的是,我們會理所當然地以為這是外國人的習慣的、成文的說法,然後選擇在我們的文化裡最相近對應的概念去理解,但我們不會意識到,這可能是創作者新創作出來的expression!一個新星爆發的光芒,我們無論距離多遠,都可以很容易看到,但要真切地感受新生的物質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關於rolling in the deep這歌還有一點挺有趣,就是其中一句:
Making a home down there as mine sure won't be shared

兩位網友分別譯成:
不如就住下吧,我的家可沒有你那一份
自己成立一個家,因為我的家絕不會和你分享


是不是因為台灣人比較溫柔敦厚呢?make a home down there 說的應該是 go to hell的委焥說法吧!
比我譯我會譯:
你想找窩就下地獄,你來我家就放毒


其實這一句是要這麼狠才能突出整首歌的精髓的!人家英國人才不會分了手還惦著你的,

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論〈香蕉〉的深意4

不是細心一點的話,一般觀眾肯定以為〈香蕉〉很白痴,我初時也以為填詞人犯了一個小學生才會犯的錯誤,因為其實"香蕉"對"苦瓜"是對不上的,一個是水果,一個是蔬菜,要對的話,應該對"冬瓜",當然,我們知道作詞人要用來象徵"陽具",但是"青瓜"無疑會更PREFERABLE,填詞者作為女性,照理..........

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填詞者選擇"香蕉"來寫,肯定是有深意的。

或許在外國或內地的朋友不知道,"香蕉"在香港是有一些特別的含義的,因為自從年前黃毓民、長毛等人在立法會破天荒地實行了「掟蕉」的創舉之後,香蕉已經變成了一個抗議的常用工具,甚至是一個便捷的攻擊工具,由這幾位議員領導的激進政團用"香蕉"制成"雙節棍"賣給支持者,以伺一旦香港發生革命或者政變可以大派用場!

所以,"香蕉"在香港SIGNIFY左低下階級對於強權、政府、建制派、保守派.......的不滿和憤怒......."香蕉"代表了一種正義和希望..........還記得前一排香港起高鐵,菜園村村民們抗議,用的口號就叫什麼「蕉葉為誓」.......

只有明白了"香蕉"的這層獨有的含義,我們才會明白為什麼在〈香蕉〉這首歌裡,美麗的少女會愛上挖鼻屎的生果佬,因為這個生果佬雖然身份低下,但用胸懷大志(痣)!為什麼他說"超"呢?其實他想說的是"超錯"--表明他是一個反政府的有志青年!

說到這裡,〈香蕉〉這首歌的真義已經昭然若揭了--假如我沒理解錯誤的話-- 這根本就是一首反政府的抗議歌曲!當然,我懷疑這首歌還包含著對於某位社民連新星的諷刺,一個純情少女因為"香蕉"的鮮艷搶眼而產生傾慕,於是不顧一切主動投懷,卻想不到...............

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沈旭暉會做香港特首嗎?

睇完沈旭暉給唐英年的信,真是笑到XX!

其實很多年前已有人說沈旭暉會是香港未來特首,那時還覺得搞笑,但近日在電視上看見沈旭暉站在唐英年旁邊,嘩,那一刻真是突然覺得,也不是沒機會的呢!因為雖然站在這一個政務司司長旁邊,沈旭暉那個表情依然...............都是那麼COOL,半點沾沾自喜的浮誇表情也沒有,就好像唐英年只是一個路人似的......

看完這封給唐英年的信,就更加令人覺得,不要說是政務司,連特首他在眼中都根本只是小菜一碟!嘩!那語氣,不要說是為唐英年「上一課」,根本就是對唐英年的「訓斥」嘛!請你特別留意一下,沈旭暉是怎樣使用"LEND ME YOUR EARS"這個PHRASE的,這本來是唐英年拋書包用的,沈以此反串唐英年,基本上每說一次,就等於在唐英年頭上敲一棍,你看他用了多少次?看他怎樣突如其來的,在你想也想不到的地方插入這一句,那情景,實在太像是一個老闆訓斥下屬,說到興起就來一棒..........

其實,沈旭暉這句 "LEND ME YOUR EARS"用得很怪,真是令人懷疑,他是將它化成了一句什麼四字粗口來用的,譬如「你聽X住」、又或者直接是「X你老X」.........至於題目的WHAT WENT WRONG,自然就是「有冇搞X錯」!

你別說沈旭暉學養高深就不會這麼搗蛋,你看看他怎樣用高登術語「百X成才」、「機已屈」就知道他童心未泯!

忽發奇想,如果高登論壇可以發展出「高登炸雞」,沈旭暉也大可以成立GOLDEN TABLE,打開網絡研究的旋轉門,又或者索性組個「高登民主連線」,組定內閣準備執政,以沈旭暉所向披靡的論戰能力,網友們自然望風跟從,影響力都不可謂不大............

個人覺得,這次沈旭暉給唐英年的信實在更像是一個準特首的演講,尤其是最後說什麼THANK YOU呢?不過,令人費解的是,在文章第一段,沈竟說準特首.......「不就是一個市長麼」?嘩!到底沈旭暉野心有幾大架!?真是..................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論〈香蕉〉的深意3

很多人批評〈香蕉〉的主唱太低音不好聽,事實上也是,如果找個聲音嬌美令人更有(性)幻想空間的女聲來演繹,我相信這首歌肯定爆紅!

不過,值得注意的就在這裡,這個主唱龍小菌還是龍小茵,正正是填詞人,大家都知道,自己唱自己寫的歌的人,簡單點說,原創歌手,一般都是比較......有深度的!所以,〈香蕉〉這個作品不找一個普通港女聲來演繹,很明顯正正是為了不要賦予大家太多的幻想空間,將它當成了普通的搞笑歌,創作人員故意用一把缺乏吸引力的聲音讓大家「難受」而不是「享受」,為的是讓聽眾可以深思一下箇中的深意。

你細心留意一下在MV之中,邵子風也經常莫名其妙的哭泣傷感,程家蔚也時常若有所思,他們通過這些和主題衝突的細節引起觀眾的注意,進而反思當中的深意。譬如在MV結尾,程家蔚的表情就包含了豐富的暗示,那一幕,邵子風拿出兩條香蕉,表情暖昧而得意,程家蔚則似驚似怒,這裡很明顯是說邵子風這個色中餓鬼今晚要程家蔚玩"兩王一后",深愛著邵的程這一刻哀中帶怨,但又不能爆發........

故事在這裡結束,可謂意味悠長,到底少女程家蔚應該怎麼作決定呢?她本是一個為了愛情不顧一切,連最沒鬼用沒修養的生果佬都不介意,認為幸福要自己主動爭取的人,但是卻想不到原來只能淪為"以蕉當飯"的非人下場!創作者在這裡邀請觀眾一起思考,到底我們應不應該為了愛情不顧一切呢?愛一個人難道沒飯吃也行?連他要玩3P都奉陪麼?

所以,在深入分析〈香蕉〉的深意之前,我覺得應該首先讚一讚創作者的態度,這種態度的可敬並不是人人都看得見的。簡單點說,這種態度就是一種刺激思考而不是道德說教,在香港,根據我的觀察,廣泛流行的是一種「偽啟蒙」意識,由林夕到農夫,包括wyman寫給陳奕訊的這首〈苦瓜〉........統統都是這樣,很喜歡和聽眾市民們說一些天知地知的大道理小道理,總之聽他們的歌就等於「聽課」多過「聽歌」.........

好了,雖則說這首歌希望刺激聽者思考,但可能有些朋友始終缺乏訓練,又缺乏相關的認識,所以還是由我來提點一下好了......

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論〈香蕉〉的深意2

上文提到,〈香蕉〉表面上只是一個有點搞笑的"淫亂"故事,但只要你留心,裡面是有很多未解之謎的。譬如說,為什麼他們會在蕉皮上畫些梅花圖案呢?為什麼男主角成日說"超"呢?為什麼男女主角會用個花盆仔埋住隻蕉就叫"種蕉"這麼低能呢?

好了,說到這裡,我要將謎底揭開了。請大家注意,其實整首〈香蕉〉的詞眼在這一句:
搵一日陽光普照 相約共種香蕉      自己爭取的快樂甜蜜 感覺奇妙
如果這首歌只是一首毫無深度的搞笑歌,這一句歌詞根本格格不入!所以,要完整地理解 〈香蕉〉這首歌,我們必須要有更闊大的眼光,我們必須先了解整個脈胳才能掌握箇中深意。

首先,〈香蕉〉是針對〈苦瓜〉的惡搞,而〈苦瓜〉說的是什麼呢?根據陳奕迅自己的講解,是說他36歲了,小時候很憎吃苦瓜,但30歲打後就越來越愛吃云云.......總之,這首〈苦瓜〉說的就是那種老掉牙的道理,什麼"捱苦"呀,"昇華"呀,一句講晒,就是"準中年人"的道德說教,叫小孩子要忍呀,要聽阿媽話呀,你現在受的苦日後回看只是小兒科不足提呀......諸如此類........

而〈香蕉〉作為對比,洋溢的就完全是歡樂、自主、年輕人的無牽無掛、敢作敢為.........可以這樣說,邵子風作為一個搞笑藝人,他肯定會對那些"喊苦喊忽"或者叫人"捱苦認命"的價值觀很反感的,所以,〈香蕉〉很明顯是在反對〈苦瓜〉,要宣揚另一套屬於年輕人的價值觀!

MAKE LOVE, NOT WAR!我相信〈香蕉〉這首歌大量的性暗示,性玩笑,應該都是遵從由約翰連儂以來反叛青年的傳統,告訴我們香港的年輕人,要享受人生享受性愛,不要苦瓜干,不要自我安慰,要勇敢地(做)愛,勇敢地爭取!

好了,說到這裡,我們終於可以掀開蕉皮,進入〈香蕉〉這首作品的核心了.........

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論〈香蕉〉的深意

邵子風最近又有新作,陳奕迅的新歌〈苦瓜〉剛出,他們已經推出惡搞版,名叫〈香蕉〉:



一般人肯定又以為這只是一隻普通的惡搞歌曲,但稍為熟悉邵子風的都知道,他絕對不是那麼簡單的,如果大家記得的話,他上年的賀年歌〈虎年行好運〉,表面上低能白痴,實則飽含深意。

這首〈香蕉〉亦作如是觀。表面上,這首歌的"性含義"極重,因為香蕉的一個最直接的象徵就是陽具,這首歌基本上說的就是一個少女(程家蔚)情竇初開,"未了解生果的好處",然後因為愛上了生果佬(邵子風),變成"最愛香蕉",吃個不停..........在這裡,填詞人顯然十分大膽,什麼"啃了三隻蕉",什麼"拎出兩條有一尺的香蕉",很明顯說的是"3P"以及"性虐"遊戲......



在這裡必須一提的是,邵子風是學電影出身,他在造形和細節的處理上頗有功底,首先是他的胡須,俗話說"矮仔多須,一晚七鋪",你看看歌詞寫什麼"睇戲睇通宵",當堂嚇窒了女主角,原因不言自明了;至於什麼"賣臘鴨的六嬸都幫襯了他三兩次,得我未有閑情逸致去了解生果的好處",這一句配合MV來看真是叫人拍爛大脾,這個邵子風的幽默抵死真是出人意料之外!難得的是他肯親身上陣,娛人娛己,所以也不怕得罪人。各位小朋友或許未能領會,歌詞在這裡其實在暗示,六嬸和邵子風一直是"有路"的,你看看MV裡面兩位買賣時的歡欣愉快心有靈犀就知道了,很明顯,這裡是想說邵子風是"性慾強",他"舔毛筆",寫" "靚提子 請君一試 甜蜜如煉乳",這些細節不是普通的搞笑,而是配合邵子風作為一個"色鬼"的角色去鋪排的............

2011年1月20日 星期四

張發財藝術展

香港真正的藝術家不多,張發財是其中一個--雖然他的名字有點兒那個..........

香港藝術中心最近展出了張發財的新作,以下是一些個人感受:

哭泣的男人:油畫,150x150,一張發光的椅子鑲一隻眼睛,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獲得諾貝爾獎但不能出席頒獎禮的事件。但張發財的作品一向對時事指涉甚少,如果此作品真是包含了劉曉波事件,或者可以作為張先生藝術風格的一個轉變的標記。

綠色飄進眼睛:裝置,塑膠女模,眼眶裝了LED屏幕,綠油油的草地如浪湧起,十分詩意

無題系列五幅:水彩,一臉兇狠的女人拿著一張紙,紙上寫著:給我300萬,否則爆料;一個穿紅衣服的男子被人竪中指,男子臉帶微笑說:多謝關心;一個老人抱著三條鯉魚;三個男人手舉拳頭,後面全是蚯蚓;一條毒蛇在一瓶藥酒中吐舌

回歸:一條象徵陰莖的青瓜插在牆上!很明顯,隨著時間的過去,青瓜的水份會流失,隨之薦萎..........張發財一貫的慧黠,青瓜中裝了攝象鏡頭,觀者可以看到之前不同的觀者反應,譬如不少少女在青瓜前舉起V字或O嘴模仿口交..........我細心看過那些錄影,有些人,男的女的都有,竟然情不自禁似的撫摸起來,使我覺得這個作品簡直是一個心理實驗

超現實攝影,圖文:


rednoon呀rednoon

看見蕭源老師提及rednoon,八卦一下,原來這幾個傢伙終於鬧出點知名度來了

前晚擔任表演嘉賓的4人男子樂隊Rednoon,突然在台上拿著大聲公炮轟港台拒絕獻唱,他們說:「我們不知在樂壇仲可以生存多久,但今日見到些奇怪現象,有些歌手僅唱分半鐘,有些就唱足一首歌,可能你們覺得正常,我們認為商營電台就無問題,官台騷這樣安排就有問題,點可以咁唔公平,希望港台認真檢討明年公平公正,讓我們可唱完整一首歌!」說畢便落台沒有獻唱,大家沒料有此一著,也給Rednoon舉動嚇得目瞪口呆。台下的高層馮偉棠也很尷尬。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1/02/EN1101020003.htm

 可惜,一片劣評!

本來我就一向都睇好rednoon的,敢作點出位行動也絕對不會影響我的觀感,尤其是作為樂隊,rock友嘛,反而這才是本色!做得好絕對是可以加分的!

可惜,真是可惜!不是他們的舉動問題,純粹是見識問題!rednoon的邏輯看似正常但十分迂腐,商營電台沒問題?官台就有?

唉!怪不得rednoon願上tvb做布景板了!商台就沒問題?!

rednoon呀rednoon,如果有一日你們要開火,如果你們要顯示你們的勇氣,向tvb向商台開吧,港台根本就弱雞到不行,就好像罵政府一樣,誰都可以的。你們的行為令人覺得有點"欺善怕惡"呀!

不過怎樣也好吧,或許你們踏出了重要一步,定義性的一步,誰知道呢?

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

大一大林夕

林夕的〈櫻吹雪〉個人認為完全是失敗之作,專業詞評人梁偉詩則在肯定了我的一些質疑之後說我「以偏概全、搔不着癢處」,讀者FEL又表示:細細斟酌一字一句不是不可,但亦不可因而忽略了大環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http://leungjass.blogspot.com/2010/12/20101221.html


其實,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當我們指出〈櫻吹雪〉有些細節上狗屁不通的地方,反對者反駁不了,但卻十分坦然,所持的理由是:為免「因小失大」「以偏概全」「見樹不見林」。


執著於小處的就一定看不到"大環境"的嗎?指出文句不通就一定會忽略"歌詞的整體面貌"?


其實,〈櫻吹雪〉的「大」問題我也有論及的,譬如:
總括而言,林夕想食中國風水尾,但交出來的答卷完全不合格,除了上述的硬傷,整首詞實在完全沒有台灣大陸的飄逸、輕鬆、隨意揮灑,真的沒有神采!
只是"欣賞者"太過急於表達什麼"滲入佛學思想",什麼"時光流轉物是人非,讓人領悟到凡事不必執着,拈花一笑忘記的境界",一旦他們找到了"好東西"而且是(自以為)個人特別發現的"好東西",他們基本上是絕對無視任何批評的--無論是大是小!




當然,一早已經說過,要欣賞林夕的,一定是不會因為我們說一句兩句就轉軚的,只是當"欣賞者"一本正經地交代他們欣賞的東西是如此的顯而易見的時候,我們真是有點失望。當我們以為香港的創作者們一味的"主題化"、"概念化"、"形式化",沒想到"欣賞者"竟也樂於照版煮碗!


好了,對於所謂"佛學思想",什麼"拈花一笑忘記境界",這裡不妨再說一次,"如果你將林夕的隨口UP當秘笈,真是有機會神經失常的!"


不過,如果有讀者講解一下〈櫻吹雪〉的"佛學思想",我倒很願意參詳一下。我其實並不反對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欣賞這首歌/詞,我只是怕有人糊里糊塗,所謂的"欣賞"只是一種"強制性"的反應!


至於"中國風"這個問題嘛,看看是否有機會再說好了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再「小」林夕

之前寫過一篇〈櫻吹雪?還是"應吹脹"〉,曾經有位sammy同學和我長篇大論的分析過〈櫻吹雪〉,不過直到如今,都未有人很肯定的答到我,「憑欄盡處」和「掏盡戰衣」是否解得通。


即使是有位看來很專業的作者在報紙上寫過〈櫻吹雪〉,我也找不到答案。她說:

  • 誠然,〈櫻吹雪〉中「掏盡戰衣」應作「淘盡戰衣」較為合適,「凝望白眼」又確是怪句。可是,在逐字逐句斟酌推敲的同時,歌詞整體所指未必就應該如此輕輕放過,以免流於因小失大。
我只留意到一個事實,那就是,這位作者肯定了我其中兩個疑問,卻迴避了 「憑欄盡處」,看來,她對這種用法是首肯的。


不過,我的愚見始終認為,「憑欄處」是一個意思、意境、意象十分固定的詞組,「憑欄盡處」看似只是簡單的延伸,但根本狗屎不通,意思當然解得通,那就是,一個人在一個旮旯扶住枝欄杆,我相信如果是這意思的話,那這位主角應該是在嘔吐多過看風景了!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我要為林夕說好話,我會說他在這裡只是簡單的以為加個"盡"字,就能在「憑欄處」之上添加一點逼切的情勢,提升激烈的氣氛--就算是錯,起碼算是創造性的活動。


林夕填詞有功力不是我要質疑的地方,令我覺得大趣的是,這位填詞大師有可能犯了些低級錯誤--是否故意就要看你對他有多信任包容--我個人就覺得這純粹是林夕本身的理解出現了問題。


其實即使中文再好,如張大春,如陶傑,也有一些你想也想不到的小錯誤的,這是十分正常的。所以,林夕會犯錯一點也不奇怪!尤其是考慮到他邊打麻將邊填詞的態度以及幾乎無人敢質疑的地位,他交行貨渣流灘的機會真是大大的不小。


想說的是,有時候我們不必太擔心自己水平不夠,是不能理解就不能理解,不必勉強去替作者着想解釋,對於作品,要直觀地感受,不能強制性地去尋繹意義。


有時看見網友們對於流行曲又好電影又好的"賞析",真是覺得有點好笑!如果他們不是在盲子摸象的話,如果香港真是那麼多有品味的藝術人口,那麼多元化,那麼有胃口,照計香港的文化一定朝氣勃勃的呀,但實情為什麼偏偏又不是那麼一回事呢?


好了,因為有朋友又想和我說說林夕,我又去聽了聽juno的〈超生培慾〉,卻又給我找到一點"林夕的中文其實並不太好"的證據:



  • 誰 想漫步 誰想步入殊途
  • 閒來為你灑一抹香水惹一身暗香 跟血肉薰染後勾引味覺一樣 而愛也單純到 會忘掉智商
再一次,我懷疑林夕不知道"殊途"的正確用法,至於" 灑一抹香水","忘掉智商",我會說長期品味這些歌詞,會讓人對文字失去要求,至於"跟血肉薰染後勾引味覺",唔,還是那句,有令人神經錯亂的可能!


接受林夕有瑕疵而依然接受林夕的朋友持的理由是:不要因小失大!


嗯,如果是這樣的話,下回我們來說說林夕的「大」吧!

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農夫的笑料

嗱,我一向都覺得有什麼偶像就有什麼fans,所以,我一直都將批評農夫的文章視為一種試驗,我想睇下到底農夫的fans們是些什麼人,以下就是一些呈堂證物,老師們看了就千萬要小心點好,千萬不要再讓學生聽農夫了。不是因為他們粗口爛舌,也不是因為他們蠢蛋,而是因為他們和農夫一樣,都實在太虛偽了!

你想想看,農夫循循善誘苦心婆心的教他們真善忍,又話他們的歌多有教育意義,你看教出個什麼來?所以我一早已經說了,農夫看起來正經八百說道德經,其實骨子裡只是因應市場需要做拆家而已!

當然,其實農夫能夠吸引一些喜歡接近牛糞爛泥的fans我是一點都不奇怪的,比較令人可嘆的就真是有人很認真的告訴我,喜歡農夫的真的不只是小學生,有些上過大學的人又很認真的表示,"多功課做真係會喊"的,又有些人很真心的說,農夫"遠比d粗掣濫做o既情歌好好多"......

本來,我是很樂意和農奴們辯論一下農夫的歌到底是好還是不好的。不過我相信農奴們護主心切,是不會有這耐性的,而且他們應該除了謾罵之外,應該是沒有什麼能力幫農夫的作品寫賞析的。


好了,以下是農奴留言粗選,請各位農奴們各自認領:

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

彭浩翔--叫雞實錄

彭浩翔的電影最多人讚夠寫實、有共鳴,率之寫實寫到人家當了是叫雞實錄來看



這個片段記得當時看時感覺極糟糕,因為杜汶澤那種典型"死老豆"做戲法和叫雞的氛氛極不配合,令人很倒胃口!

不過原來這段戲拍得極有深度。一致讚好的網友留言由SAMWONG同學提供:


這場戲其實演得很細膩,兩人幹著最親密的事,卻維持客客氣氣的陌­生感。男方表面上去尋歡,卻有揮不去的鬱悶。直至阿澤以為陷入「­英雄救美」的處境,表達了男性天生有「做英雄」的fantasy­,兩人相視而笑,才打開隔膜。之後阿澤幫女孩處理了電話卡問題,­就好像實踐了男性幫助女性的天職一樣。女孩開始頭倚著阿澤,親密­感才開始輕輕泛起。阿澤一個付錢動作,卻又將二人似有還無的連線­拉開了。阿澤步出房間離開,女孩又有點不捨的偷望,畢竟大家也是­過客,一切又回復平靜了。
samwongyt 3 個月以前 122 
不過,緊隨其後最令人激賞的留言是:

@samwongyt 叫雞專家
1222zz1222 3 個月以前 36 

 還有鬼馬的:
@samwongyt 見解如破處般一針見血!

這裡有一個很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那就是,莫非對彭浩翔這場叫雞戲感到寫實/共鳴的人,都是叫雞專家嗎?難道一定要像SAMWONG一樣是叫雞專家才能領略彭浩翔的細膩?

老實說,我不是懷疑彭浩翔是叫慣雞的導演,反而我很想指出的是,從這個片段中,彭浩翔恰恰成為了他自己想要諷刺的對象。

其實杜汶澤演的,根本上就是彭浩翔,"嚇死我呀,我還以為你是想叫我救你離開這裡"........那語調那思維........

沒錯,英雄救美是老土、是俗套,彭浩翔聰明地意識地了,然而,不幸地,你看看整個片段,試試代入SAMWONG的分析,其實那些所謂"親密感",所謂"依賴",真是更加俗更加土!

因為其實"英雄救美"即使老土,起碼夠爽快,但好像彭浩翔這種,玩後設兜圈的,不只是老土,更加是庸俗,而且效果更加呆呆滯滯、拖拖拉拉、不痛不快,簡單點來說,彭浩翔似乎是要嘲弄老一套,似乎很自豪於自己的"真實",但說實話,這一段戲,以至於他的電影,一向投射的,更多的都只是他自己自以為"真實"的想像而已。

真的,比起其他導演,彭浩翔無疑是更接近於"現實",但個人覺得,還真是遠遠不夠。

論詹瑞文


詹瑞文是目前香港最"活躍"落力" "多產"的entertainer,

創作力持續亢奮,俗話說"扯到行晒"!


在多次的失敗嘗誠之後,終於憑詹金燕《嘟嘟嘟-嫁入豪門版》爆出,目前點擊率達65萬!



以下是個人感想:
1/ 最大的贏家,毫無疑問,是謝金燕!
2/ 詹瑞文竟然未被批評一個在香港極易觸犯的罪名--抽水,乃是因為人們對於原作的偏愛。
3/ 當然,也引起了"共鳴"-- 批評挖苦"嫁入豪門"目前的確是被渴求的一種聲音
4/ 但更多的是"娛樂"作用,指出"嗰句唔係做雞踢爆晒D港女嘅畸型價值觀。 唔怪得成115人不喜歡啦。"/"串到李家傑正"等等始終只是少數
5/ 詹瑞文是不是在有意識地擔當起一個"批評者"的角色呢? i doubt that
6/ 突然間覺得李喜誠同四叔都是挺好人的,試想如果向左向佑是旦邊個出事,詹瑞文或者福祿壽等扮野藝人是否敢"咁串"呢?
7/ 怎樣也好,詹瑞文今次的"成功",應該歸因於他的"敬業",起碼有dancer先啦!仲要4個咁多!而且排到十足十!所以,搞笑的第一要務其實是:認真!你看看LEEDEELIVE等等,笑住泥搞笑,邊有運行架!?
8/ 不過,最想說的,無論如何,憑著改編神曲而引人注意,憑這類山寨工藝娛賓,越是成功,越是香港的悲哀。或許沒有太多人注意到,〈嗶嗶嗶〉這首歌其實SIGNIFY左某種文化上的侵凌。而香港人還如此樂在其中........唉!

2011年1月13日 星期四

論男群女獨

要看清楚男人,要看他在社群中的表現,一個男人的真正魅力、斤兩、人格、性情都只能在人際互動角力方能崢嶸突顯,很多男人在獨處時都是很不錯的,溫柔體貼善良冷靜能言善論才高八斗,不過一經社群洗禮衝擊,一經人倫交接侵蝕,往往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例子?才子們啦,黃毓民呀,馬草泥等等都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個個人特別深刻的例子,那就是蔡康年,現在是tvb藝員,肥到豬一樣,做大茄,令人不忍睹,其實以前他是個DJ,聲音和樣子都不錯。某年某月某日的凌晨還是清早,我聽收音機,一把從未聽過的溫柔男聲,絕對真誠的語調,那是他一個人面對自己所流露最好的自己。這個蔡康年,就是後來因為打女友開始跌落深坑的蔡康年。

其實很多DJ都是,本來都是好人,但是一群埋就變得面目可憎,這個或許也和社會風氣和文化基因有關。

本來,男人們可以發揮得最好,最能令人感動的,實在是一些團體性/集體性的工作,一群人齊心戮力去爭取公義、建設社會、創造文化....但偏偏我們的社團組織,我們需要合作的運動......唉

外國記者寫chok樣

CHEESE, no, they say Choking Face.

Choking Face? Relax, although derived from the word "choke", it'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respiratory system, it's safe, and can be so much fun, in fact, everybody in HK likes Choking Face.

Emerged as a common expression about 2 years ago, Choking Face is now widely used by the media and public in HK to describe someone, especially entertainers, who is making effort to turn a dim face to be full of charm in no time when facing a camera. 

It's a term originally used with a sense of sarcasm, yet, people are changing attitude, they are  loving it. With the belief of Choking can make someone look better, there's huge amount of participants, Choking Face has turned into a practical game, a recreational activity, people Choking Face whenever they want, with or without camera, they can chok to a cat or a car or a cup of water. they can chok no matter meeting hot chicks or eating hotdogs in the street.

Choking Face is really a phenomenon in HK, from huge star like Tony Leung, to no namer jack and jill, everyboby CHOKs. they even hold a contest about it, TV star RAY LAM(林峯) won the competition, and as a result , he is well-recongnised as the "choking king" of HK. 

RAY LAM has once revealed in an interview that everyone can chok, and he possessed no special technique on choking."choking is nothing hard to do, every HKer can chok", he said.

But, according to star-want-to-be Jass Leung, it's something out of reach and something"must be trained to learn". The 19-year-old is taking a series of training courses arranged by her management agent. After 3 months, effects just don't show.

" i can do the eyebrow, but it's just the most-easy part, the corner of the mouth is really tricky, and electric-eye is even harder" according to the poor girl, she practices choking 3 hours everyday, her cheek is in pain, her neck can't move, but still, she has little confidence in choking. "maybe i am not pretty enough after all." The girl said.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感冒陶傑

陶傑才子之名也不是浪得的,但偏偏他又常常有很多痛腳被人捉到,哈哈!


這裡又提供一點小材料過有心人寫《修理陶傑2》


今日陶傑的文章〈那個nigger〉有一句:美國黑人對 Nigger這個字很不感冒。


"不感冒"應該是用錯了


"感冒"可以解作"討厭",又可解作"感興趣",據說是大陸和台灣兩地有不同用法,不過"不感冒"就應該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不感興趣"


所以,個人認為,陶傑這裡應該用"很感冒"才對

論共鳴

以下片段有可能會引起熱論,因為它很可能引發「共鳴」



歌曲本身無甚足觀,好看的是評語,即是那些「共鳴」
  • 只要有恆心,婚紗穿著能成真!
  • 婚禮必唱金曲
  • Totally agree!
目前還不多,但類似的評語肯定會越來越多變成流行意見,或許真是有人拿來當婚禮歌也不準。

請問你,感受到那「共鳴」了嗎?

探月預備水一汪

所以說在外國讀過書真是零舍不同的,在香港我相信就很少女生可以像阿PIE妹妹那樣對自己的邏輯這麼有自信的。


不過PIE妹妹噢,理性是好,但有時實在只會帶來混亂而無助溝通以至於達到「共鳴」的。譬如說,我稱呼你為"哥哥",並不意味我認為你是個男人--這個你就不能通過簡單的邏輯去推論--哈哈,不知這個需不需要解釋呢?:)


 好了,閒話少說:
1)我看到了「蘇絲黃﹣香港之恥」的標題才進來看看蘇絲黃如何是「香港之恥」的。我和你一樣,我本身對蘇小姐沒有甚麼好感,我是懷著「期待」的心情看他人罵「她的」痛快。於標題上,你作出了黃金寶/李珊珊﹣香港之光的問題,我可答你,他們當然是qualified。而什麼能夠支持他們qualified that statement - 是他們的出戰是代表香港,而他們亦有足夠的「戰功」去支持此標題。好了,如你覺得蘇女仕真的是「香港之恥」,我明白,感覺是很主觀的,且個人的,我最後唯有放下標題上的「標準」去看你的內容和觀點,﹣ 之不過,閱過你十多個「恨勁」對她的形容詞,但沒有一個「舉例」或「論據」去支持你的boldness 和觀點,我袛好說,that hurts the readability, 這其實是很可惜的。
有個重點想說但又不想說,因為我懷疑其實你沒有正確理解我的文章。但我又想聽你解釋一下為什麼黃金寶可以稱為香港之光,但蘇絲黃不能稱為"香港之恥",此中的邏輯是怎樣的呢?


你是解釋了,說是因為他們"有足夠的戰功",即是QUALIFIED,是不是即是說,如果如你所說,將蘇絲黃的"無料"""粗暴""假"等等陳列出來,她就可以QUALIFIED TO BE 香港之恥呢?


其實我按你的邏輯,真是預期你會答""香港之光""香港驕傲"等等說法都是謬論"的。
2)我作出回應,不是「踩場」,Please think for a minute, 對比其他一些讀者的回應,我的態度已是相當有禮貌且客觀了。
這個你是不用擔心的喇,我一向對讀者都很友善的。為什麼要這樣澄清呢? 



3)關於﹣「蘇絲黃的"廢"是絕對可以當"已知事實"去處理的」對此,我真的有話要說,正確的是,一個作者要從讀者角度出發,這亦是決定「可閱性」的因素。即是,不要當讀者是會「很了解」你要說的事,或人。而是要當讀者是不了解,或是「一知半解」的才是。(最正確,應是當讀者是「原全不了解」的才是 - 這是說服讀者所必要的﹣ The Sundance Reader - Mark Connelly)為什麼如此?well, that is just the key how you make a strong statement and to support your points. 例:每日我們閱讀的文章主題是很廣泛的,但不會因為此而局限讀者的閱讀選擇。假使,主題是說某人,作者不會對讀者持著「我知你知」的態度,他們反面會著手說此人做了些什麼,說過些什麼,經歷過一些什麼來讓讀者去「領會」作者要道的某人或去支持他的statement. 讀者就是要去「看過明白」,打開一本散文,當中總會有讀者不熟悉的題目,但不會因此而skip through 了大半本散文。那麼,作者的標題說「某人確賤﹣害了某某」,讀者都會想知發生了什麼事,某人怎賤?某人怎樣害了某某,對嗎? 
這樣說吧,真的描述蘇絲黃的"廢"我也好像寫過的,不過不在這篇文章而已。
你說的其實我沒什麼反對,但既然你根本就已經GET到晒我"忽略"了沒寫的東西,那說明對像你一樣的讀者,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問題----如果你是真的不知道有什麼令人會覺得蘇絲黃很令人反感的話,我就很樂意花點筆墨,但你根本就知的嘛,為什麼.................

什麼?你的意思是,如果我"客觀"地將蘇的"罪行"羅列出來,讀者們就會認為我的文章更有說服力?
 4) argumentative essay 或單詞 argument/persuasion是最正確的寫法,於一般情況 (casually),argument essay 亦是通行的,此說法於外國更流行。
所以我說在外國讀書就是好,有CASUAL的自由

5)我相信「示範」在以上第三點的舉例已是了。However, 你可用「陶傑」的文章作參考。儘管我不喜歡「陶傑」,但於寫作上,他的文章(out of narratives) 都不忘提出論據的。當然,「陶傑」袛是其中,很多的作者都得知「論據」<=> "readability" 的重要性。

這一點嘛,其實陶傑最被人批評的一點就是你所說的HASTY GENERALIZATION,一竹竿打一船人,捉住一個例子就亂作發揮,這很可能就是你所說的"都不忘提出論據的"!


其實要舉例子實在是太過容易的了!陶傑那種"演繹性"的文章也是很易做的。反而我已提出的是,這種例子/論據一般來說固然可以增強說服力,有助讀者理解,但其實也不盡然。當中還有很多層面可以探討。所謂的例子/論據其實很多都具有欺騙性,它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包含了讀者不易察覺的詮釋/偏見/共識.........


現在你可能會要求我舉一個例子,但我傾向暫時略過,因為我傾向認為"完美的理解不作解釋",我相信在不舉例子的情況下應該也是可以理解/或更好地理解。


索求例子有時也是一種思考的墮性,有時可以阻礙/妨擾理解,有時重複/加深了偏見........陶傑最近有篇文叫〈日式諷刺〉,看來是個可資討論的例子.........


5)蘇女仕的節目收過不少投訴,討厭她的人其實亦不缺,亦很多。

多得很呢!人們討厭她粗暴無禮,沒有同情心,貪錢,沒道德.............這些其實都未在我的論述範圍


6)沒騙你,你有作為一個作者的敏感度,且有不絕的idea,較為「廣泛」去形容,你有「火」。如我所說,如有足夠的論據,加上「火」能用得其所,那可是一篇「賞心悅目」,令人「看得痛快」的文章。

不會的,你想得太過美好了!
而且,如果要追求"理據","客觀",如果我真是做論文咁做,要不我就必須什麼火都不發,要不我就發火發到失控,那還有可能「賞心悅目」麼????
始終一句吧,要喜歡蘇絲黃的,要不喜歡我的,你怎說也沒分別。


7)我是過來人,沒有作者喜歡被批評。坦白說,我亦犯過「lack of evidence」的fallacy. However, writing is a lifelong process. There will always be possibilities as you are open-minded.


哈哈,我倒是挺有自虐傾向的,真正能批評我的,肯定都是好人。

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又有秋風吹戰袍

除了農夫之外,我批評蘇絲黃的文章也引起一些朋友的不適,不過其實我相信我對蘇絲黃的反感在很多網友當中只屬輕微而已。

早前蘇絲黃學人搞講座,仆到直,那時我才發現原來網上對她一直民怨甚深,知道她衰左,大家要"狂賀"。

有個很有學院味道的朋友仔來質疑我,那篇〈蘇絲黃--香港之恥〉紕漏甚多,甚麼hasty generalization,甚麼weak quality of reasoning............

唉!這位朋友真是可愛,見他這麼有心,我只好回應一下吧:
第一,以「香港之恥」來作此文章的標題就已犯上很嚴重常識上的錯誤. 你認為蘇絲黃此人足以symbolize/represent 整個香港? 你為那人而「冠上」此 statement, 你實在太看得起她,亦實在太言重了.(香港之恥 =>hasty generalization.) 
首先我必須說的是,我選擇任何標題都絕對經過深思熟慮的,你可以不明白,可以認為它不好,但絕對不能說它錯!而且還要是常識上的錯誤?什麼叫常識上的錯誤呢?

如果所謂常識錯誤是指後面那一段陳述,那我相信那是屬於邏輯範疇的討論。以我的水平來衡量,應該不是那麼簡單的常識來的!你譬如說,如果我說蘇絲黃是香港之恥是錯的,那麼"黃金寶/李麗珊/高錕是香港之光"此類說法是不是也不通呢?

這一點,真的挺想聽聽PIE的意見。不過先聲明,我的邏輯水平很差,並不打算多談,而且我相信問題的核心不在邏輯那裡。

第二,這(可算)是一篇argument essay (論據/論點文章). 整篇文章,由頭到尾,你盡說出你的「看法」,但example呢? evidence 呢? (她如何「冇料到」? 如何「匹婦都不如」?如何「假」,如何「任憑這樣一個接近白痴的更年婦女死吹爛吹,連自己吹乜都無譜,你說有浪費?有多恐怖?有多荒謬?」)很可惜,我找不到你有任何實在的論點去支持你的內容. 如有足夠,有力的example/evidence, 你這文章可會發展成有趣的,inspiring 的,但可惜,你的「觀點」未能「說服」讀者,因此,又何會與你有「共鳴」?,(your points =>weak quality of reasoning)
唉!這一點就更傻了!傻得我一時之間都不知怎樣說好。EXAMPLE?
1/她如何「冇料到」?為什麼我要「說服」讀者?
2/「 如何「匹婦都不如」?
3/如何「假」?
哈哈!
其實呢,說來話長,我認為PIE哥哥你真是有點兒那個,好聽點說是你"要求太高",難聽點是你XXXX,你可能忽略的一個最重要的事實是,關於蘇絲黃的"廢"是絕對可以當"已知事實"去處理的,而如果我要GOOd REASONING, 恐怕後果絕對你所想的那麼美好:)

順帶一問,是argument essay呢還是 argumentATIVE essay呢?

第三,此文章的觀點相當「主觀」,用詞「激烈」,「主觀」本身沒有問題,但欠缺論據/論點之下,此「主觀」和「激烈」就袛會令人產生種種疑問,甚至令人「反感」(this essay turns out to be "Ad hominem" than everything).
假若,你提供了足夠的論點, 做到了「說服」這一點,你的「看法」就自會更有「力」,就更能喚起讀者的「共鳴」.
最後,亦最明顯不過,如你能作改善,你所得到的回應亦將是很大的差別.
我在想,EM...如果PIE哥哥有時間示範一下"改善"之後的傑作就好囉!!哈哈
不過你提到「反感」兩個字,倒令我想到,可能我以後寫文章到有意識到令人「反感」先得...........

怎麼說呢?個人認為PIE君你太多不當預設了,本來其實是你的問題,到頭來倒通通變成我的問題。其實我的文章是絕對不會有什麼問題的--只要你沒有問題的話!(不知這裡又有沒有邏輯謬誤呢?)

有時「共鳴」絕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因為「理解」都基本上可遇不可求。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messimerize

似乎只有足球才令人覺得這個年代是個更好的年代
因為這個年代有美斯
seems nothing messi can't do
評論員總是有數不盡的新奇話去讚美美斯
馬納當拿作為球王應該是實至名歸的
但我們沒有趕上他最輝煌的年代
雖然他的風流餘緒還有威力
但是美斯不同
他就是擺在面前的奇跡
他的表演真是令人目迷神眩
好像是切切實實地目睹/靠近/接觸到某種藝術境界似的
這是一種"昇華"的魔力
類似於宗教布道
美斯擁有這種魔力而他最具爭論性的對手C朗卻沒有
因為美斯有一種天然性
天才性
慢不經意的
出人意料的
這種EFFORTLESSNESS實在是一種PERFECTION 的顯示和證明
就是這種境界分開了美斯和C朗
C朗由始至終都是粗野專橫
太過著跡
太過暴燥
太過膚淺
你可以欣賞他「有火」、「努力」、「搏命」
但對不起
他最多只能「霸而不王」
他的影響力是注定與身俱滅的
但美斯的影響則注定流芳百世

2011年1月8日 星期六

不怕神化,最怕神神化化

最近有個討論題目叫「神化司徒華」,計我話真是拿泥講!

首先,無論左中右都讚司徒華,甚至中港美加全世界都讚司徒華,基本上都不能杞人憂天地說成什麼"造神運動"--假如那些讚譽是恰如其份的話!

其實,當今這個世代,尤其是香港這個地方,不說別的,一個社民連,一個高登論壇,哪裡有什麼造神的可能呢?

所以,媒體說的什麼"造神運動"真是太過煞有介事杞人憂天了。中國人死者為大的習慣或者有點可以取笑的地方,但讚下司徒華熱愛中華堅持民主事業愛情堅貞什麼的,總不是說他是大救星偉大舵手那類吧?

不過個人倒是覺得,包括曾特首說的"熱愛中華",「愛國」作為一個讚譽詞,好像有點不倫不類似的。

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

名校餘話

我一向覺得互聯網是男人的世界,文字/論述又是男人的天下
很多時女人只能充當帶起話題的作用
你好比說名校這話題
首先是由兩個名校女生帶起的
其後就有洪磬一篇
又有莊曉陽訪問程張迎
可以說
男人很快就重奪了話語權
不是說偏心
你一比較前兩位名校女生和後兩篇回應
實在很可以發現男女大不同
女人始終喜歡瑣碎述小回憶沉迷
男人就傾向反省統覽回應抽離
女人表面上可以理性
但骨子裡都是感性居多
你好比說兩位名校女生
覺人就覺得她們的發言原動力並不在於對社會問題的見解
而是個人抒情的需要

回顧一下我們輕易記得的"話題製造者":
趙燕萍
RUBY
抱狗港女
以至於任亮憲案的MISS A
(她的BLOG最近好像又被夷平了)

她們都是"發難者"
她們都自覺有"論述的能力"
但事實證明
她們全部都敵不過強大的後續輿論
而這些後續的論述基本上都是男人的世界

理性點來討論一下
上面提及的幾位熱點人物
她們的論述
譬如抱狗港女的反擊文章
譬如MISS A的
也絕對不是毫無道理的
但是
如果真理/道理可以二分為個人和社會兩種
她們的道理實在是屬於自以為是那類
她們的行為以及言論一樣
顯示出她們和社會有一段莫名其妙的距離